2023-09-21 06:19:17 | 在职自考网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tjutcm.edu.cn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学校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学校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设有静海团泊校区、南开玉泉路校区。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101人,研究生4019人,留学生559人。全校(含附院)现有在编教职工3967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教学大师奖获得者1人,拥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2支、传承创新团队2支。
学校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31个本科专业。拥有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A-,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B+;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建筑面积约55.51万平方米,编制病床数4005张,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51个。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省级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是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综合基地、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和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是天津市中医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第四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单位。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以本为本”,积极推进“四个回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医药+”和“+中医药”的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奋力开创以质量为内涵的高等教育新局面。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一流课程7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中药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工信部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1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项目1个;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专业赛道金奖2项。
学校拥有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高校智库——中医药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中风病)、2个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连续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近三年新增纵横向课题1100余项、科研经费7.7亿余元。
多年来,学校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项100余项。聚焦“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要求,实施“优势互补,协同攻关,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发展策略,服务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特别是原创性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策略,突破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了天津市30余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成果在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中药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换代,中药大品种集群形成,产生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组建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参与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
新冠疫情期间,学校的科研团队联合京津冀和武汉科研医疗单位,将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协同推进,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新冠肺炎大样本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和药物筛选研究;制定了全疗程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承担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研制了第一个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率先完成了对数十个中成药的临床评价研究;研发了中药新药“宣肺败毒方”,纳入国家推荐“三药三方”,完成新药研发并成功转化;研发了“清感饮”系列茶药并在天津市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张伯礼院士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以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院牌以来,深耕中医药国际教育30年。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单位,组织研究制定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已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译《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明确了世界中医学专业内涵,规范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选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荣获“2019优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业态创新示范案例。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唯一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2016年成立泰国首家中医孔子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校训,以“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为发展方针,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专业类别 | 学制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四年 |
汉语言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传播学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四年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心理学类 | 四年 |
应用统计学 | 理学 | 统计学类 | 四年 |
医学信息工程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制药工程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四年 |
临床医学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五年 |
预防医学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五年 |
中医康复学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五年 |
中医儿科学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五年 |
药物制剂 | 医学 | 药学类 | 四年 |
中药制药 | 医学 | 中药学类 | 四年 |
护理学 | 医学 | 护理学类 | 四年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四年 |
针灸推拿学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五年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类 | 五年 |
临床药学 | 医学 | 药学类 | 五年,四年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四年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医学实验技术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四年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四年 |
中医学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五年 |
中医养生学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五年 |
中医骨伤科学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五年 |
中药学 | 医学 | 中药学类 | 四年 |
药学 | 医学 | 药学类 | 四年 |
康复治疗学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四年 |
一、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校官网网址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校官网:http://gaokao.chsi.com.cn/sch/schoolInfoMain二、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简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国首批以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关于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教发函[2004]22号文件),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
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bucm.edu.cn二、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瑶琪,校长徐安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
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shutcm.com二、上海中医药大学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作为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板块的高校,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
一、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lnutcm.edu.cn二、辽宁中医药大学简介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是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经辽宁省批准,2013年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njutcm.edu.cn二、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A类),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制订了第一版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
一、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zjtcm.net二、浙江中医药大学简介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www.ahtcm.edu.cn二、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
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网址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校官网:http://www.sdutcm.edu.cn二、山东中医药大学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
2023-10-03 07:59:46
2023-10-03 07:54:33
2023-10-03 07:49:12
2023-10-03 07:43:13
2023-10-03 07:37:05
2023-10-03 07:30:58